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畅谈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创新 ------清华阳光研究院高峰论坛
发表时间:2016-12-08     阅读次数:     字体:【

由清华阳光研究院、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办的“十三五可再生能源的创新研讨会” 4月29日上午9:00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罗姆楼举行。本次会议旨在探讨可再生能源发展创新领域的科研成果及意见。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清华阳光研究院院长殷志强教授,科学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卢强院士,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王志峰老师、王斯成老师、何涛老师、李凡老师、张晓黎老师,清华大学教授刘德华老师,清华阳光公司文辉总裁、清华阳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旭光老师,清华阳光研究院副院长靳洋、刘铭,参加此次科研讨论。

殷志强教授(右一)、卢强院士(右三)为刘德华老师(右二)颁发证书

主持人李旭光老师首先介绍了清华阳光研究院从2015年5月份创办到如今以来的历程和显著成就。为更好的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的研究、清华阳光研究院唯才是用、特聘请清华大学化工系刘德华教授、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张衍国教授为清华阳光研究院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并颁发证书。刘德华老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可再生资源利用、生物能源工程、发酵工程与技术、生物反应器等。 参与并主持了多项国家攻关、“863”、“973”、“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迄今已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50多篇;申请专利30多项,其中已有15项获得授权。张衍国教授长期致力于劣质燃料的燃烧、余热利用、固体燃料的热转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并提供节能改造技术服务。及时跟踪前沿课题,开发高炉渣干法粒化技术、可燃固体废弃物超临界热处理、生物质碳化、固体燃料微型热发电等技术。主持并参加了多项973、自然科学基金和省校合作课题,承担数十项企业研发、应用课题。出版专著《垃圾清洁焚烧发电技术》和《炉内传热原理与计算》,发表文章百余篇,其中SCI、EI收录数十篇;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

刘德华教授就“油脂生物炼制的产业化发展及十三五发展前景”做了详细报告。他指出因环境压力、能源需求等因素,生物柴油相对于石油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并且生物柴油与1,3-丙二醇工艺现今共申请了专利50多项,其中40多项已获授权。中国科学院博士导师王志峰通过加州鸭型曲线指出、因电力系统的需求侧响应有强烈的时间依赖性,可采取分时电价的方式进行调控。何涛老师在太阳能热利用中指出:太阳能工业过程热利用目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但却是太阳能热利用领域里最具发展潜力的。太阳能将为工业能源(食品、酿酒及饮料,运输设备,化学,纺织,造纸等)需要做出重大贡献。李凡老师就“太阳能热泵和半导体热泵热水器”做了报告,他介绍了太阳能与热泵结合的研究过程和半导体热泵热水器的原理及优势。

张晓黎老师发言时谈到:新常态下发展没有别的路可走,唯有坚持不懈的创新。并结合行业工作对创新任务、创新紧迫性、弘扬和支持创新精神、科学实践做了详细阐述。王斯成老师对于中国光伏的发展前景、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的障碍做了演讲,他指出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储能技术是关键。卢强院士介绍了微电网与智能微能源网的创新理念、TICC-500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青海大学微能源网的七大项目,卢强院士表示在此项目中实现了即发即用、高效集成的太阳能发电,开拓了太阳能光热利用的新领域。清华阳光研究院院长殷志强教授就低温、中温发展热点,科技支撑等问题做了学术报告。展望新能源未来,他指出、建筑发展了千年、而太阳能行业发展60年,将太阳能光-热、光-电与建筑结合持续发展是未来的一个重要选择。

启迪清洁能源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文辉则表示在各位研究院专家的指导下,清华阳光公司将在新能源方面继续扩展领域;并希望清华阳光研究院在发展中不仅是企业平台、更是行业的平台。

正是因着有这些认真、负责的科研人员,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才突飞猛进,也正是因着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创新、我们更加相信中国的新能源事业将在历史舞台中再次刷新成绩。

清华阳光研究院简介:

清华阳光研究院依托清华大学强大的科研背景和清华阳光公司多年来技术产业化方面的经验,以满足国家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战略需求为宗旨,以研究解决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战略的复杂性、前沿性、综合性问题为核心,旨在搭建一个国际一流的能源利用研究及应用的研究平台,并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为我国乃至世界政府及能源战略提供权威的咨询规划、研发设计等技术服务,为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清华阳光研究院重点开展国家能源战略、能源市场体制、能源与国民经济和环境的关系、大型能源企业战略、国际能源合作机制等国内尚显薄弱的重大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加强与国内外专家、机构的学术交流,促进研究方法和手段创新,积极提供社会服务,为国家能源政策的制定、能源企业的高效运行提供智力支持。

同时清华阳光研究院也是一个集清洁能源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交流于一体,以产业化应用为目的的研究机构。研究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水能、核能以及生物质等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通过多能源复合、跨季蓄能等前沿科技,开拓新能源产业化应用市场,为国家新能源利用及新能源企业发展提供科研技术支撑。

清华阳光研究院汇集国内外能源行业专家及知名科学家组成科学顾问委员会,以殷志强教授为该研究院的院长,卢强院士为科学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

殷志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Em),北京清华阳光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清华阳光研究院院长,《太阳能》,《太阳能学报》主编,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奠基人;

卢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IEEE Fellow,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

王如竹,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太阳能发电及制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制冷学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制冷设备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太阳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制冷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上海市制冷学会理事长;

王志峰,中国科学院博士导师,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国家973项目专家组组长,科技部“十一五”863重点项目总体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太阳能热利用与光伏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部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王斯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中国新能源标准委员会理事,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王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副院长,太阳能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

何涛,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副主任,国际能源署太阳能供热制冷委员会(IEA-SHC)副主席;

李凡,广东工业大学教授,中国节能协会热泵产业联盟顾问,美国国际铜业协会节能家电技术顾问,原广州能源研究所太阳能与热泵技术顾问;

张晓黎,教授级高工,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  

Ken Guthrie,国际能源署太阳能供热制冷委员会(IEA-SHC)主席,IEA-SHC澳大利亚国家代表,国际标准化组织太阳能技术委员会(ISO TC 180)主席,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太阳能热水采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028主席。从事可再生能源及能效工作30余年,有丰富的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经验;为墨尔本大学及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太阳能专业授课;因组织领导国际标准工作获得澳大利亚标准卓越贡献奖。

刘德华,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巴西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拉清洁能 源与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主任。

张衍国,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组专家,中国工程院垃圾处理调研组专家,工业加热编委会副主任,北京热华能源科技有限 公司董事。

 
上一篇:上继上一辈贡献者,下励新一代后来人——太阳能热利用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颁奖大会顺利召开
下一篇:启迪清洁能源集团全新亮相ISH展,开启能源新格局